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利根進川博士在一項研究中說,除了外傷,一切疾病都與基因有關?;驒z測能夠輔助臨床診斷。由于許多遺傳性疾病表現出相似的癥狀,臨床上很難進行鑒別診斷。通過基因檢測,從基因層面對疾病進行分子診斷,找出真正的致病基因,可以輔助臨床醫生對疾病進行精準診斷。2008年,基因檢測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年度全球50項最重要發明的首位。目前在臨床上,多個疾病領域(腫瘤學、遺傳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病變)迫切希望通過基因檢測進行臨床輔助診斷、疾病全程監控、疾病早篩、以及個體化用藥、生物制藥研發等。
基因檢測與癌癥
國家癌癥中心在2018年發布的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中顯示,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的是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78.1萬。當然,使用何種方案來治療取決于患者所患肺癌的病理類型及患者的基因特征。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約占12-15%,肺癌種類中惡性程度最高且生長快速)和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5-88%)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依照細胞分化程度及形態特征進一步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等。以腺癌為例,有60%左右的患者存在驅動基因突變(絕大多數為EGFR突變),可以使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而其余不能使用靶向藥物治療的腺癌患者就可以使用免疫療法,兩種方案是一個相互補充的關系,在各自的適用人群中療效均較好。
如何知道自己應該采用哪種治療方案呢?這就需要及時為患者做一系列的生物標記物的檢測,比如驅動基因的篩查等,為患者量身打造一個精準對癥的治療方案。
基因檢測與心血管疾病
心臟性猝死(SCD)占總死亡率的10%-20%。根據美國、荷蘭、愛爾蘭和中國的研究數據,SCD的年發病率為50-100/10萬人,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SCD的主要病因包括三類: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病和突發性心律失常死亡綜合征(SADS)。在年齡超過35歲的SCD患者中,冠狀動脈疾病是最常見的原因;而在年輕人中,遺傳性心臟疾?。ɡ?,心肌病、離子通道疾?。┱驾^高的比例。
6月24日,由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歐洲心血管病理協會(AECVP)組織撰寫的《2019 歐洲建議:將基因檢測納入心臟性猝死的多學科管理》發表,提出了建議,對于SCD患者的家庭,應由多學科心血管團隊進行家庭篩查。根據病理結果、家族史和心臟篩查結果考慮進行適當的基因檢測。首先應對死者的DNA進行基因檢測,如果存在影響功能的突變(致病或可能致病突變),則親屬也應該進行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與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以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和肌強直三大臨床癥狀為特點,同時伴有便秘、嗅覺減退、情緒障礙等非運動癥狀。目前國際上認為,5%-10%的帕金森病患者是由遺傳因素所致。但一位醫生表示“在臨床接診中發現,由遺傳因素致病的帕金森患者比例可能高于10%”。
PARK2基因是帕金森病常見的致病基因之一,以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致病,即父母各攜帶一個致病突變,通常不發病,而當孩子同時遺傳到這兩個致病突變時,就會出現帕金森病。
基因檢測確病因后,醫生可為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并詳細告知服藥的注意事項。
基因檢測與遺傳疾病
目前,已知的遺傳病已超過 8000 種,其中約 4000 種疾病的遺傳機理已經被闡明。對于遺傳機制已經被闡明的遺傳病,分子遺傳檢測是確診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對于一些缺乏特異性臨床診斷指標的患者,分子遺傳檢測對于疾病的確診、基因分型十分必要。間接地,還可以指導患者預后的判斷、指導治療。
下一代測序(NGS)是遺傳病檢測領域的一項革新性技術。近年來靶向測序和全外顯子組測序(WES)得到廣泛認可,逐漸成為輔助醫生進行遺傳病診斷的重要工具。這些檢測手段盡管有效,仍然存在一些技術限制,特別是在檢測結構變異(SV)等方面。
全基因組測序(WGS)有望進一步提升臨床遺傳檢測的效能。WGS對受檢者基因組中的全部DNA序列進行檢測,較WES所覆蓋的區域更廣,不僅覆蓋了幾乎全部基因的外顯子序列,也覆蓋了內含子序列和基因間序列。
現在認為WGS可有效避免在對相關基因組區域進行靶向富集時產生的技術偏差,不僅可以檢出單核苷酸變異(SNV),還可以對SV進行分析,并常規性地對線粒體基因組(mtDNA)變異進行分析。同時其操作步驟相對簡化,能更加快速地獲得更完整的基因組信息。因此,WGS應用于臨床遺傳診斷有望提高診斷率,縮短診斷流程,節省時間及降低診療費用。
得益于國家對醫學領域的政策支持和醫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基因檢測技術不斷更新。把基礎研究得到的成果迅速應用于臨床上,是現代醫學發展正在跨越的鴻溝,邁出這一步離不開轉化醫學的發展。而如何用研究成果去精準地治療每一位病人,其中,基因檢測的地位不言而喻。